▌數位投稿:請於2025 年 12 月 23 日(二)晚上 23:59 前,先至下方登錄基本資料。
基本資料:請依照網路報名登錄頁面欄位進行填寫。
作品說明/設計重點:中文或英文,依欄位限制字數 500 字填入,請勿使用條列式說明。
設計完成圖(電子檔):須包含正側視圖、前 45 度視圖與後 45 度視圖,總共 3 張(單張圖檔至少 A4 尺寸, 300 dpi,JPG 檔,RGB 格式,上限 5MB)。
作品表板(電子檔): 2 張,限直式排版,內容同「作品表板輸出版本」,(單張圖檔至少 A4 尺寸, 300 dpi,JPG 檔,RGB 格式,上限 5MB)。
註1:圖片上傳總計 5 張。
▌請於 2025 年 12 月23 日(二)前,將參賽作品之紙本資料寄至活動單位,即完成報名(以郵戳為憑)。
作品規格
作品資料表 :請將附件資料表完整填寫後,貼附於作品表板背後,寄至獎賽單位。
作品表板(輸出): 2 張 A2 尺寸(420mm X 594mm),限直式排版。並黏貼於黑色硬式卡紙正面(主要為突顯設計特色為佳,須包含完整正側視圖,前 45 度視圖與後 45 度視圖、概念與特色說明、目標族群簡述、細節表現、情境圖……等)。
寄件資訊
地址 : 114 臺北市內湖區潭美街 285 號
收件人 : 管理部收
電話 : (02)2791-2198
▌參賽者請同時繳交數位及紙本參賽資料,後由設計專家擔任評審團評選出得獎作品。
創新概念(30%)
造型設計(40%)
作品完整度(25%)
作品理念說明(5%)
▌為確保比賽公平性並保障所有參賽者及主辦單位權益,請詳閱以下參賽注意事項。凡報名參賽者,視為已詳閱並完全同意遵守本須知各項規定。
作品原創性與責任
所有參賽作品須為參賽者自行原創之作品,未曾於其他國內外設計競賽中獲獎,亦未公開發表。若經查證涉及抄襲、仿冒或侵犯第三方智慧財產權,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與得獎資格,並得向參賽者請求損害賠償(包含但不限於名譽或間接損害)。
資料提供與配合義務
參賽者須配合提供創作相關詳細資料,並同意主辦單位可攝錄其作品與創作過程,作為日後報導或展出之用途。
評審方式與保密原則
本賽採匿名評審制度。除報名表外,參賽作品不得出現參賽者姓名、就讀學校或其他可識別參賽者身分之資訊,違者得被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取消參賽資格。
尊重評審結果
評審結果為最終決定,參賽者應尊重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之評審結果,不得異議。
資格審查與撤銷權
凡參加報名者,視為已充分瞭解本辦法各項條款並同意完全遵守各項規定。如經查驗不符參賽資格,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保留取消報名資格之權利。
其他競賽參加限制
參賽作品須未曾於其他國內外相關設計競賽獲獎,亦未曾於其他媒體公開發表,違者不予評分。
參賽作品可同步參與新一代設計展等展會活動,但不得再參加國內與本賽同質性之設計競賽。其餘國際競賽則不予限制。
推薦與費用
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保留推薦優秀作品參加其他國內外競賽之權利,相關衍生之費用則由參賽者自行負擔。
法律爭議處理
凡因申請、評選、使用或廢止等任何本賽相關事項發生之爭議,得聲請調解或依民事或行政訴訟程序處理,並以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後續配合義務
得獎作品須於公告後三年內,配合主辦單位參與相關展演或宣傳活動。
稅務規定
得獎者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辦理納稅義務(臺灣參賽者將預扣 10% 所得稅)。
團體報名責任分配
團體參賽者應於報名前自行協調分工與權責,並指定代表人處理獎金領取與相關事宜,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不介入成員內部事務。
著作權與使用權
所有參賽及得獎作品之智財著作權皆歸屬於原創作者,惟主辦單位擁有特別獎與特優獎作品之無償使用權,及入圍以上作品之最優先合作權,並將另與創作者簽訂互惠合約。
智慧財產權爭議
如得獎作品經檢舉或告發其涉及抄襲、冒用他人作品,或違反智慧財產權等相關法令,具有具體事證且經評審團過半決議認有侵害他人著作權或專利權之虞者,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及獎狀。如因此致主辦單位或執行單位受第三人主張而受有損害者(包含但不限於名譽或間接損害),得向得獎者請求損害賠償。
後續商業行為審查
得獎作品後續商品化及行銷行為有損大賽精神或形象者,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得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回已頒發之獎金及獎狀。
個資蒐集與運用
為辦理競賽及推廣設計之目的,參賽者同意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在必要範圍內蒐集、處理與使用個人資料。
作品資料應用
參賽者同意主辦單位得運用獲選作品之圖片與文字說明,製作推廣本獎賽效益所需之相關文宣、報導、展覽等。
本須知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與執行單位得隨時補充或修正,並請參賽者以網站公告為準。